2016年10月4日 星期二

管仲生平——管仲改革(四民分業論)

在上一篇文章“魯囚拜相”中,在下講了管仲從囚徒到主政齊國的經歷,從本篇文章開始,在下要開始介紹管仲在齊國的施政措施,即歷史上有名的“管仲改革”。“管仲改革”是管仲一生功績的最大亮點,也是他治國理念的最佳體現。它的內容十分豐富,涉及治民、經濟、行政制度、用人、軍事、外交,教育等多個方面。本篇文章先介紹管仲的治民思想——即“四民分業論”或“四民分業分居論”。


根據《國語》(中國第一部國別史書,記錄了上起周穆王西征犬戎,約前947年,下至智伯被滅,前453年,的歷史)的記載,管仲在和齊桓公的一次對話中,比較詳細地介紹了“管仲改革”的主要措施。

齊桓公問管仲:“過去齊襄公荒淫無道,國政不修,如今齊國綱紀廢弛,百業待興,請問先生,寡人該怎麼處理?”

管仲回答:“過去的賢王因效法周文王、周武王,而成就美名。他們選賢任能、制定法令,同時用賞賜善行來引導民眾,用懲罰罪惡來糾正偏差,以此為百姓樹立榜樣、立下規矩、使他們使長幼有序,姓維繫起來成為一體。”

桓公問道:“那具體該怎樣去做呢?”

管仲回答:“過去的聖王在治理天下時,曾讓四民分業分居。他們將都城分成三個區、郊野分成五個區,以確定百姓的住地,讓百姓各就其業,設置葬地作為他們安息的歸宿,並謹慎地運用六種權力。”

桓公問:“那該怎樣使百姓各就其業呢?”

管仲回答說:“士、農、工、商,不要讓他們混雜居住。混雜居住會使他們相互干擾,工作不安心。”

桓公問:“怎樣來安排士、農、工、商的住地呢?”

管仲回答說:

“過去聖王把士人的住處安排在清靜的地方。把工匠的住處安排在官府;把商人的住處安排在市場;把農民的住處安排在田野。

讓那些士人聚集在一起居住,空閒時父輩之間談論禮義,子侄輩之間談論孝道,侍奉國君的人談論克盡職守,年幼的則談論兄弟和睦。從小就受到薰陶,他們的思想就安定了,不再見異思遷。所以父兄的教誨不用督促就能實行,子弟的學習無須費力就能掌握。這樣,士人的後代就一直是士人。

讓那些工匠聚集在一起居住,瞭解不同季節的產品需要,辨別品質的優劣,衡量器材的用處,選用合適的材料。從早到晚做這些事,使產品適用于四方,用這些來教誨子弟,互相談論工作,互相交流技藝,互相展示成果。從小就受到薰陶,他們的思想就安定了,不再見異思遷。所以父兄的教誨不用督促就能實行,子弟的學習無須費力就能掌握。這樣,工匠的後代就一直是工匠。

讓那些商人聚集在一起居住,瞭解不同季節的行銷需要,熟悉本地的貨源,掌握市場的行情。或背負肩挑,或車載畜駕,把貨物運往四方,用已有的東西來換取缺少的物品,賤價買進高價賣出。從早到晚做這些事,用這些來教誨後代,互相談論生財之道,互相交流賺錢經驗,互相展示經營手段。從小就受到薰陶,他們的思想就安定了,不再見異思遷。所以父兄的教誨不用督促就能實行,子弟的學習無須費力就能掌握。這樣,商人的後代就一直是商人。

讓那些農民聚集在一起居住,瞭解不同季節的農事,根據不同的農事準備耒、耜、耞、鐮等農具,到了冬天,要除去枯草,整修田地,以等待春耕;到了耕種季節,要深翻土壤,抓緊耙土復種,以等待春雨;春雨過後,就帶著鋤頭等農具從早到晚在田裡勞作。勞動時脫去上衣,頭戴草帽,身穿蓑衣,全身沾滿泥土,太陽曝曬皮膚,使出全部的力氣在田裡幹活。從小就受到薰陶,他們的思想就安定了,不再見異思遷。所以父兄的教誨不用督促就能實行,子弟的學習無須費力就能掌握。這樣,農民的後代就一直是農民。他們居住在郊野而不沾染不良習氣,其中能入仕做官的優秀者,一定足以信賴。有關官員見到這樣的人才不予推薦,要受到五刑的處罰。他們必須推薦賢才,才可謂之稱職。”

桓公問:“怎樣來確定百姓的住地呢?”

管仲答道:“把全國分為二十一個鄉。”

桓公說:“好啊。”

管仲於是把全國劃分為二十一個鄉:工匠和商人的鄉有六個,士人和農民的鄉有十五個,由國君掌管五個鄉,國子掌管五個鄉,高子掌管五個鄉。分國事為三,各種官職也各設置三名:設三卿主管群臣,設三族主管工匠,設三鄉主管商人,設三虞主管川澤,設三衡主管山林。

以上就是管仲的治民思想,後世將其總結為“四民分業論”或“四民分業分居論”。

乍一看,管仲的“四民分業論”是相當保守的,因為它把百姓的職業、社會關係、社會地位都固化了,這種僵化的治民方法除了有利於國家控制以外,似乎沒什麼好處。

不過,如果結合春秋的具體情況分析,就可以看出管仲的“四民分業論”在當時是很先進的。

第一,“四民分業論”不是管仲的首創,它是中國古代職業分工世襲制度的發展,而職業分工世襲制度在技術落後,人們文化水準不高,教育手段簡陋,缺乏書籍等文化載體的古代,是傳承、發展技藝的最有效的方法;

第二,管仲在職業分工世襲制度的基礎上加上了同行業者聚居的內容,這符合“行業聚集效應”的經濟規律;

第三,管仲提出“四民分業論”,體現了管仲重視工商業,重視行業分工、重視發展生產技術、技能、知識的傳授的思想。這時後世儒家政治家很少注意到的;

第四,管仲提出“四民分業論”有助於國家對各行業的管理,提高行政管理的專業化和技術化。

管仲提出“四民分業論”對後世產生了巨大影響,以後中國封建社會都加以採用,管仲提出的“士、農、工、商”一詞一直沿用至今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