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9月14日 星期三

管仲的外交思想---以伯政圖霸

春秋不僅是一個是一個思想流派十分活躍的時期,而且由於華夏各國為了生存和稱霸,相互間攻伐不息,因而推動了當時各種外交思想與外交手段的發展,並出現了一大批外交明星。其中齊國的一代名相管仲就他們當中最為璀璨一顆,其外交思想和成果不僅實現了齊國的霸業,也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。本文旨在介紹管仲的外交思想,並探討其對當今中國外交發展的現實意義。


一、管仲所處的時代背景

春秋時期,周王室勢力日益衰落,實際上和一個中等諸侯國地位相近,而各個諸侯實力卻不斷上升,諸侯國國君不聽周王的號令,相互間攻伐,戰爭持續不斷,社會經歷著劇烈的動盪。不過,周王室雖然已經不是天下共主,但尚有一些威信,在春秋時代的國際關係體系中,其作用有些像今天的聯合國。

二、管仲的外交思想

(一)富國強兵為外交之本,先發展,再稱霸。
銅戈

管仲剛當上齊國宰相後,就十分重視發展齊國的經濟,“凡治國之道,必先富民,民富則易治也。民貧則難治也”,將經濟發展擺在第一優先。他認為:“必民富先,然後治之”,才可“政成國安,以守則固,以戰則強。封內治,百姓親,可以出征四方,立一霸王矣”,意為經濟發展是稱霸的先決條件。如不然則“國貧而用不足”、“兵弱而士不厲”、“戰不勝而守不固,則國不安矣”。

(二) 商業不僅可以富國,而且可以提高國家地位

管仲非常重視商業的發展,積極提高商人的社會地位,“士農工商四民者,國之石民也”,頗有近代西方重商主義的味道,他廣泛招徠其他國家的商人,“請以令為諸侯之賈立客舍”,使得“天下之商賈歸齊若流水”,不僅提高了齊國在春秋各國民眾心中仁義開放的大國形象,而且也極大地增加了國家的稅收和財政收入。

(三) 以“伯政”圖霸


管仲的國際外交思想的核心可以被總結為“伯政”二字,相對於當時的“霸道”,伯政有著很大的區別:


1,伯政包含了更多的道德因素:管仲主政的齊國就講究“信”和“義”,強調聯盟內部互相幫助,團結一致抵禦外來入侵。對那些不遵守國際道德規範的國家,予以制裁甚至軍事打擊。因此,管仲主張“奉天子以令諸侯,內尊王室”、“隱武事,行文道,帥諸侯而朝天子”,利用周天子名義上還是天下之主的地位,奉承和拉攏周天子,“昭舊職也”,即恢復諸侯對王室的義務和職責,使齊國的霸權有了合法地位,披上了正義的外衣。


2,伯政主張公平公正地處理“國際事務”,強調對正義的維護。齊國雖然稱霸了,但是在處理聯盟內部國間和國內矛盾時,特別注意公平公正,維護正義。齊桓公甚至大義滅親,為了正義,殺了自己的妹妹齊哀姜以平定魯國內亂。


3,伯政強調了霸權國家的責任,強調霸權國家應當不遺餘力地去承擔並解決“世界性”的問題,比如春秋時的齊國就擔負著拯救華夏民族的責任,積極抵禦中原之外的蠻族入侵,管仲就是抱著這樣的政治目標,要求齊桓公樹立“霸”的遠大抱負。


4,伯政最主要的是著力于建立國際秩序,對秩序的維繫鞏固,有利於其統治下的和平發展,結束戰亂紛爭的狀態。管仲主政下的齊國,尊周並修禮于諸侯,就是為了重建國際社會等級秩序,通過“抑強助弱,禁暴止貪”來保證和平,防止紛爭。


5,伯政很像中國傳統家庭的兄弟輩分政治權責劃分,年長的實力強的要維持秩序,承擔更多責任,為弟妹樹立榜樣。


由於管仲主政下的齊國實施了仁政,為其霸權取得了合理合法也合乎道義的地位,幾乎成了正義的代名詞,所作所為有德有理,得到了盟國的心服口服,甘心追隨聽命。由此齊國就可以調動盟國的全部力量對付強敵,在國際社會上有強大的號召力和影響力。


(三)以國際聯盟(諸侯聯盟)的形式維護霸權。


管仲認為“輕重強弱之形,諸侯合則強,孤則弱”,“強最一代,而天下攻之,國必弱矣。強國得之也以收小,其失之也以恃強”意為獨自稱霸稱雄,必然會招致其他國家隊聯合攻打,結果反而造成國運衰退。管仲對此制定的戰略應對方針為“強國眾, 合強以攻弱,以圖霸;強國少, 合小以攻大, 以圖王”。管仲建立諸侯聯盟的具體措施有:

1,反對一國獨霸。齊國富國強兵後,吞併了不少的弱小國家,壯大了齊國的地盤和實力。這時候齊桓公有些飄飄然,先後攻打宋國和魯國,企圖獨霸一方,管仲力諫阻止。他強調“獨王之國,勞而多禍;獨國之君,卑而不威”、“當今諸侯強于齊者甚眾,然皆自逞其雄,不知尊奉周王,所以不能成霸”。

2,努力建立由齊國領導的諸侯聯盟,並協調內部的矛盾紛爭和協商一致對外的政策,“謀其不協,彌縫其闕”。同時聯盟內部的諸侯要互相救助。為了表示建立並形成以齊國為首領的諸侯聯盟的誠意,管仲主政的齊國做了巨大的讓步:具體包括退地、退地、守信、救弱、攘夷這幾個作為:齊國將侵佔來的土地歸還給了近鄰,如返還侵地給魯國、衛國和燕國等;不僅不接受、少接受盟國的財物,反而積極對盟國進行經濟援助,如“諸侯之使垂橐而入,稠載而歸”、“使關市幾而不征,纏而不稅,以為諸侯之利”,修築夷儀城安定邢國,修建楚丘城封賜給衛國等;善待和平等對待盟國,尊重盟國派來的使者;竭力主張保護聯盟中的弱小諸侯國,使其免遭外來入侵,如被戎狄攻破的國家如邢衛等國,齊國不僅派兵助其複國,而且也幫助重建國家。同時在“南夷北狄,交伐中國,中國之不絕如線”的戰爭環境下,齊國率領聯盟諸侯國,不辭勞苦,擔起救亡圖存的重任,對中原週邊異族國家的征伐十分頻繁,僅在22年(前666一前644)中,齊國就先後7次率軍抗狄與戎,鞏固了華夏民族的主體地位。

(四)不單純靠軍事力量,同樣注重經濟手段和“國際道德規範”、“國際準則”這些軟實力的運用。

建立起齊國為首的諸侯聯盟後,管仲不遺餘力地提倡以周禮為核心的國際社會道德規範,宣導“禮"、“義"、“廉”、“恥”,並大力推廣,“修禮于諸侯”,並以此制定國際準則,運用這些軟實力約束聯盟內的諸侯。“衰弱者扶之,強橫者抑之,昏亂不共命者,率諸侯討之”,管仲敦促齊桓公維繫聯盟內部的秩序,鞏固齊國的霸權地位,“抑強助弱,禁暴止貪”。

由是齊國成了周王朝的超級員警,對不服從周王室的,違背“周禮”國際道德規範和國際規則者,率諸侯共伐之。由此來看,管仲的國際外交思想,有著很強的理想主義色彩,著重強調道德的約束規範,強調保證國際秩序。

管仲還積極採用刺探情報、分化敵人的外交手段,挑撥敵國間或敵國內部矛盾來達到目的。管仲還非常擅長用經濟手段來“不戰而屈人之兵”打敗敵國,使其他諸侯國臣服。如利用齊國鹽業資源掠奪別國錢財,通過製造大幅供需波動來改變他國經濟結構,使其喪失經濟生產命脈,不得不聽命于齊。

三、管仲的外交思想對當下我國外交發展的現實意義

通過對管仲的外交思想的分析和總結,可以從中汲取對我國外交發展的理論指導和經驗總結:

首先,弱國無外交,我國如果想在國際上有地位,有影響力,當務之急和重中之重是要發展壯大我國的經濟發展水準,要像管仲那樣著重發展經濟,減輕稅收,讓利於民,使民富足,這樣才能政治穩定,國家富強。另外,不要放鬆對國家軍事力量的建設,兵強才能有能力在國際社會上有一番作為。


其次,我國外交不要追求超強一級,稱霸一方的目的,正如管仲所言,“強最一代,而天下攻之,國必弱矣”,我國在外交上應當注重韜光養晦,保存實力,積極尋找盟友,在國際社會上廣交朋友,像管仲主政的齊國那樣,積極幫助其他國家,經援其他國家等等,來贏得其他國家的尊重和支持,在國際社會上加強我國影響力,形成朋友遍天下的良好外交局面。


第三,在國際政治秩序方面,我國應積極推動聯合國改革,把握改革大方向,增加發展中國家的話語權,維護聯合國的權威,提高聯合國的效率。對可能出現的偏離正確方向的改革方案,中國應當立場鮮明地加以反對。針對與中國立場相背方案的提案國,應根據不同的情況,採取不同的對策。此外,還需要將聯合國改革與中國總體外交戰略結合起來。


作者:陶惟,女,南京大學研究生,研究方向:外交學、古典文學翻譯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